“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在各地干部群眾中產生強烈反響,并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鼓舞基層干部群眾信心。
“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對黑土地保護提出新要求,也讓廣大農民和農村工作者備受鼓舞。
廣大農民和農村工作者表示,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最重要的戰略位置,不斷加強糧食生產基礎保障能力建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為端穩中國人自己的飯碗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講到,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請你談談對于這句話的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要求農業發展要抓好糧食生產,夯實農業基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指明了人民群眾和黨員干部的奮斗方向。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糧食關乎國家命運,自古以來,糧食就被看作“政之本務”。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近14億張嘴要吃飯,不吃飯就不能生存,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能穩得住。”一再重申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將解決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我國農業發展能夠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糧食安全也是有保障的。但是依舊存在一些短板,特別是在今年疫情和汛情的雙重嚴峻形勢下,這些短板尤為凸顯。比如,我國農業基礎設施還不牢固;糧食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處于發展初期;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薄弱,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不高等問題。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而農業的現代化關鍵在于科技的現代化。要把農業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加強農業技術創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用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先進科技手段武裝傳統文化,同時要轉變農業經營方式,轉變過去分散經營。規模小,效益單一的經營模式,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生產合作社、將農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起專業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土地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現代化的保障。只有保護好土地資源,減少污染,才能生產出讓百姓吃的放心的糧食。過去傳統農業大多只注重生產效益、因而過多依賴農藥化肥,不僅影響了糧食安全,還增加了水土污染。因此,保護土地資源,也是保護糧食生產,實現農業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