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本質屬性。
2.【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性,在同樣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國家,會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會表現出不同的傳統和特點。
3.【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教育途徑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授教育內容,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的,師生共同活動的渠道。故本題答案為B。
4.【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其中狹義教育者主要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故本題答案為D。
5.【答案】BCD。中公講師解析:論語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內容。古希臘“七藝”包括三藝和四藝。前者指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后者包括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兩者相和即所謂的“七門自由藝術”簡稱“七藝”。
6.【答案】BCD。中公講師解析:北宋四大書院為衡陽石鼓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
7.【答案】√。中公講師解析:教育史上兩大對立學派分別是赫爾巴特代表的傳統教育派與杜威所代表的現代教育派。
8.【答案】×。中公講師解析:墨子以素絲和染絲為喻,來說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變和形成。“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人者變,其色亦變。”在他看來,人性不是先天形成的,生來的人性如同待染的素絲,下什么染缸,就成什么顏色的絲,有什么樣的環境就造就什么樣的人。因此必須慎其染,他從人性平等立場出發去闡述教育作用,較之孔子的人性論在社會意義上更進一步。但很明顯這是一種“外發論”,強調環境的重要作用,沒有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9.【答案】√。中公講師解析:在柏拉圖看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10.【答案】√。中公講師解析: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